黨建工作

專題學習
習近平: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的講話(2020年9月11日)
發布時間:2020-09-12        作者:羅蘭        編輯:       浏覽:

今天,我們召開科學家座談會,聽聽大家對“十四五”時期以及更長一個時期推動創新驅動發展、加快科技創新步伐的意見和建議。出席今天座談會的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分别來自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業,涉及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還有在華工作的外國科學家。

剛才,大家結合各自研究領域,就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推動科技創新和發展等問題,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請有關方面認真研究吸收。下面,結合大家的發言,我談幾點意見。

一、充分認識加快科技創新的重大戰略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通過全社會共同努力,我國科技事業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重大創新成果競相湧現,一些前沿領域開始進入并跑、領跑階段,科技實力正在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提升。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廣大科技工作者在治療、疫苗研發、防控等多個重要領域開展科研攻關,為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作出了重大貢獻。借此機會,我向廣大科技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謝!

當今世界正經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發展面臨的國内外環境發生深刻複雜變化,我國“十四五”時期以及更長時期的發展對加快科技創新提出了更為迫切的要求。一是加快科技創新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需要。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都需要強大科技支撐。二是加快科技創新是實現人民高品質生活的需要。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為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須推出更多涉及民生的科技創新成果。三是加快科技創新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需要。推動國内大循環,必須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主線,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水平,以新供給創造新需求,科技創新是關鍵。暢通國内國際雙循環,也需要科技實力,保障産業鍊供應鍊安全穩定。四是加快科技創新是順利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需要。從最初提出“四個現代化”到現在提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科學技術現代化從來都是我國實現現代化的重要内容。

現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學技術解決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強創新這個第一動力。同時,在激烈的國際競争面前,在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上升的大背景下,我們必須走出适合國情的創新路子,特别是要把原始創新能力提升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希望廣大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肩負起曆史責任,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

二、加快解決制約科技創新發展的一些關鍵問題

我國擁有數量衆多的科技工作者、規模龐大的研發投入,初步具備了在一些領域同國際先進水平同台競技的條件,關鍵是要改善科技創新生态,激發創新創造活力,給廣大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搭建施展才華的舞台,讓科技創新成果源源不斷湧現出來。

第一,堅持需求導向和問題導向。科研選題是科技工作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我多次講,研究方向的選擇要堅持需求導向,從國家急迫需要和長遠需求出發,真正解決實際問題。恩格斯說:“社會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這種需要就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民生改善、國防建設面臨許多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比如,農業方面,很多種子大量依賴國外,農産品種植和加工技術相對落後,一些地區農業面源污染、耕地重金屬污染嚴重。工業方面,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部分關鍵元器件、零部件、原材料依賴進口。能源資源方面,石油對外依存度達到70%以上,油氣勘探開發、新能源技術發展不足;水資源空間分布失衡,帶來不少問題。社會方面,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人民對健康生活的要求不斷提升,生物醫藥、醫療設備等領域科技發展滞後問題日益凸顯。對能夠快速突破、及時解決問題的技術,要抓緊推進;對屬于戰略性、需要久久為功的技術,要提前部署。

第二,整合優化科技資源配置。對科技創新來說,科技資源優化配置至關重要。“兩彈一星”成功,有賴于一批領軍人才,也有賴于我國強有力的組織系統。我們有大批科學家、院士,有世界級規模的科研人員和工程師隊伍,要狠抓創新體系建設,進行優化組合,克服分散、低效、重複的弊端。要有一批帥才型科學家,發揮有效整合科研資源作用。要發揮企業技術創新主體作用,推動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促進産學研深度融合。要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優化配置優勢資源,推動重要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要組建一批國家實驗室,對現有國家重點實驗室進行重組,形成我國實驗室體系。要發揮高校在科研中的重要作用,調動各類科研院所的積極性,發揮人才濟濟、組織有序的優勢,形成戰略力量。

第三,持之以恒加強基礎研究。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頭。我國基礎研究雖然取得顯著進步,但同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還是明顯的。我國面臨的很多“卡脖子”技術問題,根子是基礎理論研究跟不上,源頭和底層的東西沒有搞清楚。基礎研究一方面要遵循科學發現自身規律,以探索世界奧秘的好奇心來驅動,鼓勵自由探索和充分的交流辯論;另一方面要通過重大科技問題帶動,在重大應用研究中抽象出理論問題,進而探索科學規律,使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相互促進。要明确我國基礎研究領域方向和發展目标,久久為功,持續不斷堅持下去。要加大基礎研究投入,首先是國家财政要加大投入力度,同時要引導企業和金融機構以适當形式加大➿⚽✨➿,鼓勵社會以捐贈和建立基金等方式多渠道投入,擴大資金來源,形成持續穩定投入機制。對開展基礎研究有成效的科研單位和企業,要在财政、金融、稅收等方面給予必要政策➿⚽✨➿。要創造有利于基礎研究的良好科研生态,建立健全科學評價體系、激勵機制,鼓勵廣大科研人員解放思想、大膽創新,讓科學家潛心搞研究。要辦好一流學術期刊和各類學術平台,加強國内國際學術交流。

第四,加強創新人才教育培養。人才是第一資源。國家科技創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要把教育擺在更加重要位置,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注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要加強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基礎學科建設,鼓勵具備條件的高校積極設置基礎研究、交叉學科相關學科專業,加強基礎學科本科生培養,探索基礎學科本碩博連讀培養模式。要加強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在數理化生等學科建設一批⛩⛪➰,吸引最優秀的學生投身基礎研究。要加強高校基礎研究,布局建設前沿科學中心,發展新型研究型大學。要尊重人才成長規律和科研活動自身規律,培養造就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創新團隊。要高度重視青年科技人才成長,使他們成為科技創新主力軍。要面向世界彙聚一流人才,吸引海外高端人才,為海外科學家在華工作提供具有國際競争力和吸引力的環境條件。

第五,依靠改革激發科技創新活力。我國科技隊伍蘊藏着巨大創新潛能,關鍵是要通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把這種潛能有效釋放出來。轉變政府職能是科技改革的重要任務。我們很多産業鍊供應鍊都需要科技解決方案,能夠提供這種解決方案的隻能是奮戰在一線的千千萬萬科技工作者和市場主體,政府要做的是為他們創造良好環境、提供基礎條件,發揮好組織協調作用。要加快科技管理職能轉變,把更多精力從分錢、分物、定項目轉到定戰略、定方針、定政策和創造環境、搞好服務上來。要加快推進科研院所改革,賦予高校、科研機構更大自主權,給予創新領軍人才更大技術路線決定權和經費使用權,堅決破除“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曆、唯獎項”。要整合财政科研投入體制,改變部門分割、小而散的狀态。對大家提出的加強科技力量統籌問題,我們将通盤研究考慮。

第六,加強國際科技⏭➰。國際科技⏭➰是大趨勢。我們要更加主動地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在開放⏭➰中提升自身科技創新能力。越是面臨封鎖打壓,越不能搞自我封閉、自我隔絕,而是要實施更加開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國際科技⏭➰戰略。一方面,要堅持把自己的事情辦好,持續提升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在一些優勢領域打造“長闆”,夯實國際⏭➰基礎。另一方面,要以更加開放的思維和舉措推進國際科技交流⏭➰。在當前形勢下,要務實推進全球疫情防控和公共衛生領域國際科技⏭➰,開展藥物、疫苗、檢測等領域的研究⏭➰。要聚焦氣候變化、人類健康等共性問題,加強同各國科研人員的聯合研發。要逐步放開在我國境内設立國際科技組織、外籍科學家在我國科技學術組織任職,使我國成為全球科技開放⏭➰的廣闊舞台。

三、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

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科學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長期科學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财富。新中國成立以來,廣大科技工作者在祖國大地上樹立起一座座科技創新的豐碑,也鑄就了獨特的精神氣質。去年5月,黨中央專門出台了《關于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要求大力弘揚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集智攻關、團結協作的協同精神,甘為人梯、獎掖後學的育人精神。廣大科技工作者要肩負起曆史賦予的科技創新重任。這裡,我重點強調一下愛國精神和創新精神。

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祖國。我國科技事業取得的曆史性成就,是一代又一代矢志報國的科學家前赴後繼、接續奮鬥的結果。從李四光、錢學森、錢三強、鄧稼先等一大批老一輩科學家,到陳景潤、黃大年、南仁東等一大批新中國成立後成長起來的傑出科學家,都是愛國科學家的典範。希望廣大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秉持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科學家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優秀品質,弘揚“兩彈一星”精神,主動肩負起曆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學追求融入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偉大事業中去。

科技創新特别是原始創新要有創造性思辨的能力、嚴格求證的方法,不迷信學術權威,不盲從既有學說,敢于大膽質疑,認真實證,不斷試驗。原創一般來自假設和猜想,是一個不斷觀察、思考、假設、實驗、求證、歸納的複雜過程,而不是簡單的歸納。假設和猜想的創新性至關重要。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如果選不準,即使花費很大精力,也很難做出成果。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樹立敢于創造的雄心壯志,敢于提出新理論、開辟新領域、探索新路徑,在獨創獨有上下功夫。要多出高水平的原創成果,為不斷豐富和發展科學體系作出貢獻。科學研究特别是基礎研究的出發點往往是科學家探究自然奧秘的好奇心。從實踐看,凡是取得突出成就的科學家都是憑借執着的好奇心、事業心,終身探索成就事業的。有研究表明,科學家的優勢不僅靠智力,更主要的是專注和勤奮,經過長期探索而在某個領域形成優勢。要鼓勵科技工作者專注于自己的科研事業,勤奮鑽研,不慕虛榮,不計名利。要廣泛宣傳科技工作者勇于探索、獻身科學的生動事迹。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對科學興趣的引導和培養要從娃娃抓起,使他們更多了解科學知識,掌握科學方法,形成一大批具備科學家潛質的青少年群體。

各級黨委和政府以及各級領導幹部要認真貫徹黨中央關于科技創新的決策部署,落實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遵循科學發展規律,推動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湧現,并轉化為現實生産力。領導幹部要加強對新科學知識的學習,關注全球科技發展趨勢。

馬克思講過:“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隻有不畏勞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我相信,我國廣大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有信心、有意志、有能力登上科學高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應有貢獻!


版权所有·Betvictor中文版|BETVlCTOR伟德官网|安全|稳定|信誉  ☯⚜☯:吉林省長春市人民大街5988号

電話:0431-85095428   网址:https://www.f4dev.com/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