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2010年“關注學生成長年”
工作方案
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關注學生成長成才,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提升學院“三育人”工作水平,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深入貫徹落實十六号文件精神,以“關注每一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為主旨,以《Betvictor中文版2010“關注學生成長年”工作方案》為指導,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校發[2010]61号文件精神為指導,以服務學生個性與人格健全發展為核心,以學風建設為主線,以社會實踐和科技創新為特色,以創新能力與職業素養培養為重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科學規劃,精心組織,探索适應時代發展與學科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
二、工作目标
通過“關注學生成長年”工作的開展,積極應對機械學院大學生教育、管理、服務、指導過程中出現的新現象、新問題,努力探索其發生發展規律,建立行之有效的工作體制,為學生社會責任感、競争力、創造力、職業素養的整體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主要任務
(一)推進學風、院風建設工作
1.根據學校出台的《Betvictor中文版本科生學術規範》,制定《Betvictor中文版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本科生學術規範》,通過開展系列講座和座談會,強化學風和學術規範的養成。
2.根據學校出台的《Betvictor中文版學風建設實施意見》,全面加強考風考紀教育,規範課堂秩序,嚴肅學習紀律,營造求真務實的良好學習氛圍。建立議事規則和責任追究制度,嚴肅處理教師和學生的違規、違紀行為。
3.切實加強研究生學風建設、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制定《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學術不端檢測系統檢測結果處理辦法》,對不同重複率的論文提出相應的處理辦法,有效遏制學術抄襲、剽竊現象的出現。
4.開展“學習互助手拉手”活動,努力營造勤奮刻苦、笃學好問、誠信治學、科學嚴謹、開拓創新、師生互動的良好學習氛圍。
5.保證學生上課、自習出勤率,建立規範完善的自習出勤考察制度,制定相應獎勵措施,營造“趕超互助”的學習氛圍和自由熱烈的學術氛圍。樹典型、學先進,加大力度做好“機械之星”的評選工作。
6.通過名師講座和優秀校友交流會等活動的開展,倡導“與書為伴”的理念,拓寬學生的文化素養,鼓舞學生的學習熱情,激勵學生的學術興趣。
7.建立授課反饋溝通平台,使其成為授課教師與學生溝通的紐帶,以促進師生交流,保證學生更好的學習理解和掌握知識,提高課堂教育教學水平。
8.建立健全學業預警體系,關注幫扶學業困難學生。通過信函、電話、網絡等渠道與95%以上的學生家長進行聯系,學年末郵寄成績單,給家長緻信,說明學生在校表現,對重點關注的學生要求回執及反饋。
(二)、推進教學質量建設工作
1.在《Betvictor中文版教師本科教學工作規範》基礎之上,對教師與學生的交流方式和渠道做出明确規定,即本學期任課教師每周與學生交流一次,促進師生溝通,提高教學質量。
2.在《Betvictor中文版教師教學質量評價辦法》基礎之上,健全教師教學質量全員評價體系,完善《學院督學聽課制度》,堅持《調課、代課和串課審批制度》,推進學生民主參與本科教學管理,使之成為教師業績評價和職務評聘的重要依據。
3.為保證本科教學質量,明确要求教授必須承擔本科教學,确保全院教授給本科生授課率達到100%,确保教學名師給本科生授課,完善學院的《青年教師新開課和開新課試講制度》及《青年教師講課比賽制度》,建立和完善《青年教師導師制度》,加大青年教師教學素養和水平的培訓力度,大力提高課堂效果和青年教師的教學水平。
4.制定并實施青年教師工程實踐能力培養計劃,把要求新聘教師在學院的資助下到行業重點企業工作一定時間(半年至一年)作為青年教師晉升職稱的必要條件,以此培養工程學科青年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
(三)推進制度建設工作
1.完善獎助評優制度,發現和發掘學生的各項專長、特長,培育各類專門人才。通過表彰、獎助學金、頒發證書等激勵措施和獎勵制度相結合,激發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使命感,提高學生的自主意識和愛校榮校意識。
2.全面推動機械學院研究生培養規範化和制度化建設,建立健全研究生培養全程質量保證體系。在各個學科專業成立研究生培養指導委員會,對研究生培養的專業文獻閱讀、開題報告、中期檢查、畢業論文等各個環節進行把關,将平時表現備案,與學位論文答辯挂鈎,與獎學金評定挂鈎。
3.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後,研究生獎學金的比例提高,金額增加,為了做到獎學金評定工作公開、透明,制訂了“研究生獎學金評定細則”。獎學金評定按照公布名額、公開申報、答辯質詢、專家投票、結果公示的程序進行。由各學科專業的研究生培養指導委員會具體負責獎學金的評定工作。
4.利用今年研究生培養方案修訂的契機,在機械工程一級學科框架下,對研究生課程進行調整和整合,鼓勵成立教學團隊,設立課程負責人,進行精品課程建設。
5.出台《機械學院輔導員工作規範》、《機械學院學風建設實施辦法》,制定《機械學院學生心理危機幹預辦法》、《機械學院學生工作辦公室工作人員行為規範》,進一步加強并改善機械學院班主任隊伍建設,完善學院學生工作制度體系,形成有利于學生成長成才的長效機制。
(四)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強化組織領導,建立卓有成效的決策指揮系統,貫徹實施校各級領導部門交與的任務。在工作細節上,确立負責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專職領導幹部,積極搭建由學院黨委、院長辦公會議、學院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領導小組、院學生工作辦公室構成的立體化決策指揮系統。
2.建立并完善學生思想狀況調研及反饋機制,每學期按階段開展學生思想狀況調查,重點落在學期初的返校調查,深入了解學生思想動态,對學生關注的熱點和難點問題做到早發現、早幹預、早解決。
3.寓思想政治教育于主題教育活動中,緊貼時代前沿,結合時政新聞,通過名師講座及交流會等形式,加強對學生的國情教育、形勢政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勵志教育、愛校榮校教育和廉政文化教育等相關教育内容,總結經驗,突出重點,将科學發展觀、社會主義榮辱觀等觀念植入學生心中。
4.完善班主任隊伍建設機制和學生評價機制,提升班主任的素質。開通班主任博客,豐富工作手段,提升輔導能力。
5.加強學生黨支部的建設工作,充分發揮學生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以點帶面,樹立先進,發揮學生黨員的典型示範作用。
6.積極搭建學院網絡德育環境,推出具有鮮明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充分利用我院宣傳工作迅速發展的優勢,發揮黨團組織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主體作用,以學院記者團網絡部、電子技術部為技術骨幹,以學生黨支部、團委、學生會、社團聯合會為主體,依托學院網頁和校園情懷BBS,建立一個融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和服務性于一體的思想政治教育網絡陣地,積極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
7.進一步加強研究生黨建工作,吸收優秀人才充實到黨的組織中來。強化研究生團支部和黨支部建設,并通過經常性的黨員勵志教育學習和鍛煉綜合能力的支部活動,增強凝聚力,統一思想,統一認識。
8.以學生成才為宗旨,增強服務意識和指導能力。提高管理人員的管理能力和工作水平,增強責任心,充分發揮研究生導師的主導作用,為學生成長建立廣闊的空間和良好的環境。并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加強和各院系、各院校之間的交流,汲取經驗,開闊視野。
(五)推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在學院網頁建立網絡信息平台,開設“學生近期事務專欄”,開通班主任、輔導員、副書記信箱,同時開通輔導員個人博客,關注學生關心的熱點、焦點問題。
2.開設心理健康講座,以茶話會、座談交流會等形式,擴大與學生溝通交流的渠道。
3.完善心理檔案制度,為每名學生建立完善的動态心理檔案,提供個性化心理輔導,完善心理健康咨詢體系。
新生入學時請家長填寫調查問卷(聯系方式、通訊☯⚜☯、學生病史、個人特殊情況、孩子性格、希望校方給予特别關注的方面等)初步建立學生個人信息檔案。保證每名學生每個學年能得到至少一次的全面心理測試,掌握學生在心理成長方面的需求。
4、完善班級心理衛生委員選任和工作制度,給予專業培訓,健全“心理衛生委員—班長—輔導員—副書記”及四級(暫時—輕度—異常—明顯表現)輕重程度的學生心理危機幹預預警體系。
5、重點關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學習困難學生、單親家庭學生等特殊群體,并開展針對性的幫扶教育。
6.關注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狀态,使在校研究生能夠順利成長、服務社會。随着招生規模的擴大、就業形勢的變化、吃苦耐勞精神的缺乏、經受挫折後心理承受能力的不足等情況的出現,導緻研究生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凸顯。為使學生能夠順利畢業,保證校園的和諧與穩定,建立寝室—班級—學院三級心理問題防範組織,并充分發揮研究生管理人員、研究生幹部的作用,早發現、早治療,減少負面影響,減輕家庭負擔。
(六)深化學生日常教育
1.加強新生入學教育,引導學生正确有效使用學校學院各種教學資源與服務,倡導學生通過校園網絡平台了解最新校内資訊,通過傳遞校史、了解校情激發學生愛校榮校熱情。
2.加強學生安全教育,通過消防演習、地震火災自救競賽等活動,提高學生消防安全意識與自救能力。
3.加強學生挫折教育,培養學生對待挫折的健康心态,使學生擁有自信、樂觀的陽光心靈。加強學生的素質拓展訓練,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培養學生團隊意識、⏭➰意識等。
4.加強就業教育,普及就業常識,完善就業咨詢與指導體系,尤其加強學生擇業時期的心理輔導。通過開展虛拟招聘、虛拟面試、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等活動,提高學生就業能力與實際應聘水平。
(七)推進特殊學生群體幫扶工作
1.關注特殊學生群體生活狀态與質量,為其開設綠色咨詢及幫扶通道。幫助、鼓勵學生走出生活陰影,重拾信心,勇敢面對生活與學習中的困難。
2.根據學校政策,結合學生具體情況,從實際出發,做好經濟關注對象的雙向确認工作,每學年初做動态修改。公平公正地落實學校獎助貸補免政策。
3.充分挖掘校内外各類助學資源,努力擴大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力度。通過争取社會資助,聯系勤工助學崗位,為貧困學生提供勤工儉學機會,與社會企業多方⏭➰,開設貧困幫扶獎學金等方式,切實解決貧困學生在生活上遇到的困難。
(八)推進校園文化建設工作
1.依托學生會與學生社團聯合會等學生組織,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同時調動廣大同學積極性,廣泛組織開展學生活動,在活動中感染人、教育人、鍛煉人,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2.為學生活動提供場地和經費等有力➿⚽✨➿,為富有意義的學生活動簡化審批流程手續,培養并鼓勵發揮學生自主實踐能力。
3.通過開展富有特色的校園文藝、體育活動,豐富學生的課餘文化生活。組織寝室文化月系列活動、學團文化建設系列活動、陽光體育月系列活動。同時積極指導學生以班級為單位開展各具特色的主題團日活動及創新黨日活動。
4.通過“雙十佳”、“自強自立大學生”、“機械之星”等評優推優及表彰宣講活動,發揮優秀學生典型示範作用。
5.一如既往地鼓勵和➿⚽✨➿學生自發參與和開展志願服務,對其中“大手牽小手”義務支教活動等特别突出的個人和項目,加大宣傳力度。争取在現有活動規模的基礎上,在東北地區再建立一個大學生志願者服務⛩⛪➰。
6.推動社區共建,在吉林省内建立對口支援⛩⛪➰,為更多學生提供鍛煉的平台和機會。營造“樂觀、奉獻、進取、積極“的校園文化風尚。
7.長期開展“班助一”、“支部助一”活動,依靠年級黨總支、團總支,對幫扶工作進行監督、統計、管理、宣傳,重點做好幫扶的傳承和堅持。
(九)強化學科優勢,培養創新複合型人才
1.開放科研環境,共享實驗資源,鼓勵學生參與“挑戰杯”、機械創新大賽、數學建模競賽等,為學生組隊參賽提供➿⚽✨➿和條件,讓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在競賽中得到發揮與提高。
2.成立專門的領導小組,負責組織督導科技創新工作的實施,在團委學生會、社團聯合會分别成立科技部、科技協會等群團組織,專門負責組織開展課外科技活動。充分調動各教研室的師資力量,輔以群團組織的積極配合,共同完成課外科技活動。
3.進一步加強實驗教學與人才培養,重點培養大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加強“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的申報和立項工作,落實學校的“創新實驗人人行”計劃,力争實現“綜合設計研究性實驗”達37%以上、“大學生創新實驗計劃”參與人數在40%以上的目标,構建國家、學校、學院三級學生創新實驗計劃實施體系,探索科研和教學實驗室向本科學生開放的激勵政策與保障機制。
4.在各個年級有針對性地組織科研梯隊,為大學生素質培養架設新型平台。做好傳統項目,培育新的課題,着力激發大學生創新精神,開放思維,提高實踐能力,敢于接受挑戰。
5.探索實施本科生導師制,吸納一定名額的本科生盡早進入教師科研團隊,提升其對專業的全面理解,促進和帶動全院學生整體專業素質的提高。
6.将學院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打造成為獨具特色的品牌性項目。擴大社會實踐範圍,增加社會實踐人數,穩步開拓實踐⛩⛪➰,規範整套社會實踐流程,建立全套實踐考核制度。依托實踐育人體系的建立健全,推進實踐育人思想的貫徹深入。
7.積極探索和建立大學生社會實踐與專業學習相結合、與服務社會相結合、與勤工儉學相結合、與擇業就業相結合、與創新創業相結合的管理體制。幫助大學生拓展專業知識、積累實踐經驗,建立良好的擇業就業觀念。
8.在強化傳統的機械實踐平台的基礎上,建立學生社會實踐調研⛩⛪➰,注重實踐模式的創新。除鞏固已有的沈陽機床大學生實踐⛩⛪➰外,積極聯系北方重工等業内著名企業,讓學生對我國整個制造業産業鍊有更深層次的了解,增加學生對祖國制造業發展的全局觀、大局觀。
9.通過開展交流⏭➰,推動學院間的教學與實踐資源共享,繼續加強“豐田班”“大衆班”等特色教學⏭➰,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10.着重開展工科學生職業素養教育,依托學院建立的“工科學生職業素養教育⛩⛪➰”,形成:“夯實專業強内涵,⛩⛪➰建設拓外延,加強實踐為保障,競賽活動成風尚,特色課程促升華”的良好培養模式。
11.邀請專家學者,成立“機械學院工科學生職業素養教育顧問團”,定期開辦講座,讓學生通過職業素養⛩⛪➰這扇窗口,了解科研項目及其實際應用,進而激發其自行組織或争取的研究課題、參加各項大賽。通過集體協作解決某一特定問題或完成設計作品,達到“普通學生”向“準工程師”的蛻變。
12.加強就業和實踐⛩⛪➰建設,提高學生的工程實踐經驗和就業技能。與不同類型的企業建立⛩⛪➰關系,簽訂共建協議,保障應用型研究生的實踐環節的學習和實踐。同時發揮研究生導師與行業的聯系和⏭➰職能,以補充⛩⛪➰數量不能滿足研究生數量需求的不足。本年度計劃增建⛩⛪➰2—3個。
13.繼續開展“英才工程”研究生系列學術活動,增設人文素質教育講座,完善創新體系建設。鼓勵研究生參加創新活動,加強對學科的認知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
14.加大研究生公派出國攻讀博士學位和聯合培養的宣傳力度,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鼓勵研究生出國學習。
15.推進跨學科人才培養,建立高水平通識教育核心課程體系,建設網絡教育資源平台,促進優質教學資源共享。
16.結合學院特色專業建設,向學生開設教學引導項目,供學生們有選擇性的參加。
(十)推進學生權益保障工作
1.進一步完善信息公布制度、聽證制度,拓寬信息傳播路徑,尊重學生的知情權,履行告知義務。
2.關注學生生活,加強與後勤部門、圖書館等部門的交流,及時溝通學生普遍關注的問題,➿⚽✨➿維護學生權益。
3.拓展和暢通信息反饋的渠道,繼續開展“學生接待日”制度,做到學生出現問題及時處理、及時解決。
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
2010年3月13日